第30期 金子 新 教授 (研究生院工学研究院)

解答广岛湾异常潮位发生的机制!-发现16天周期的水温变动-

采访了研究生院工学研究院  社会环境空间部门 金子新(Kaneko Arata)教授

采访了。(2012.4.26 宣传小组)

序言

2012年4月10日,研究生院工学研究院金子新教授的研究小组举行了题为“解答广岛湾异常潮位发生的机制!-发现16天周期的水温变动-”的研究成果记者发布会。

记者发布会的情况请看这里。(该链接为日语页面)

2011年9月29日以及2001年9月18日,观察到台风过后,在风力平稳的天气里发生的广岛湾异常潮位淹没了严岛神社的走廊。关于这个消息,电视台和报纸都作了报道。

金子教授找到了这个异常潮位的主要原因在于水温,台风和海岸地形这一事实。

我们就濑户内海潮流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日本海洋学的今天,采访了金子教授。

用新技术“声音”测量潮水的流动

金子教授的研究领域是“海洋大气圈系统学”。主要是研究流经日本南岸的黑潮对濑户内海的潮流和水温变动带来的影响。

测量潮流需要在海里安装许多测量仪,根据各测量点的测量数据算出结果。但是,因为以前濑户内海的渔业活动频繁,没法大规模安装测量仪,因此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因此,金子教授使用的是能用“声音”测量潮水流动和水温变动的“沿岸音响断层成像术法”。这个方法是在安装在要测量的海域两岸的测量仪之间,相互发送接收声波,根据声波到达的时间差,计算潮水的流速,并根据平均到达时间测量水温。

这种测量仪比以前的测量仪要小,可以安装在沿岸的防波堤上,所以不会影响渔业生产。

这个方法是海洋学的先进国家美国开发的,日本使用它测量过太平洋广域海流,但是用于测量沿岸海流,在世界上,广岛大学是第一个。

这个装置目前在世界上还不十分普及,是最尖端的装置。

研究所的学生制作的沿岸音响断层成像术装置。

将装置安装于海岸防波堤上。

 

2011年7月,于广岛县吴市和爱媛县今治市,12月于大分县佐伯市和爱媛县宇和岛市的海岸安装了测量仪,分别积累安芸滩海域及丰后水道的潮流和水温数据。

广岛湾发生异常潮位!关键词是“台风过后8天”?

在这当中,2011年9月29日,观测到了比广岛湾通常预测的秋季大潮时的最大潮位还要高35cm的异常潮位。说到35cm,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很小的差,但是,碰上大潮的满潮,就会带来淹没严岛神社走廊的灾害,社会影响不小。

金子教授为了解答这个异常潮位的原因,着眼于如下3点。

【(1)水温的变化】

金子教授从安装于安芸滩海域的沿岸音响断层成像术装置的测量数据,发现了濑户内海16天周期的水温变动的存在。

这是因阳光的影响引起水温变化较大的表层海水,与经常处于低水温的深层海水因为这个温差分为2层而形成的,特别是从日照很强的夏天至初秋能观测到。与因风等的影响容易起浪的表层海面不同,表层与深层的交界处(内部界面)的变动在两岸之间往返。这个内部界面的变动往返于两岸所需要的时间是“16天”。

在这次异常潮位发生的现场的广岛湾,确认到发生了同样的水温变动,金子教授认为这里面隐秘着某种原因。

海水分为表层和深层2个层次。

【(2)台风的发生】

说到高潮发生的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台风。 实际上,异常潮位发生的2011年9月29日的8天前,台风15号通过了纪伊半岛东南海域。但是,台风发生后第8天发生高潮的这个现象,在这之前在海洋学研究中没有被重视过,都认为这次的异常潮位与台风没有关系。但是,令人吃惊的是,2001年9月18日观测到的异常潮位,与这次一样,异常潮位发生的8天之前,台风通过了纪伊半岛。

【(3)大潮的发生】

过去2次观测到的广岛湾的异常潮位,都与大潮发生时重叠。并且潮位比通常大潮发生时还要高35cm。金子教授推测,某种原因使得海面上升与大潮的发生重叠,是异常潮位发生的条件。

 

 

从以上的观点,金子教授得出以下结论。

1.首先,台风引起的强北风,将表层温暖的海水从北岸(广岛湾)吹到了对岸的南岸(屋代岛)。

2.这时,为了弥补减少了的北岸的表层海水,深层的海水涌上海面。这叫上涌。

3.台风过后,涌到北岸的深层海水碰撞到北岸后,再次向南岸反弹。

4.同时,涌向南岸的表层海水被南岸反弹回来的深层海水推着,一起涌向北岸。

5.由于这个反弹的发生正好与大潮的时期重叠,所以发生了这次异常潮位。

台风通过时,集中到北岸的深层海水反弹到南面对岸所需时间是深层海水往返两岸所需时间16天的一半,8天。这正好与异常潮位发生的时间一致!

金子教授说,“台风过后8天是个重要的关键词。台风通过时发生的高潮,马上就知道是台风的影响。但是,台风过后,在大家忘记了台风的时候,因异常的内部界面变动引起的高潮,谁都想不到是台风的影响。”

40年来的巨大进步

这个大发现的一个契机的深层海水的流动,在海洋学称为“内部暗流”。关于这个现象,1970年代,当时英国海洋研究所的年轻研究员S.A.索普,在英国的尼斯湖确认到过,他在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说,“强风过后,在细长湖的深层将发生的巨大的内部界面变动”(现在,索普博士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ellow of Royal Society),这个领域的世界权威!)。

这么说的话,广岛湾虽然不是湖,但是被一些岛屿包围,形成了一个像湖那样的地形。

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提到与水面上升的关联性,“内部暗流引起的异常水面变动”的研究至今没什么进展。另外,在海洋方面,也没文章说发现了这种现象。

这次金子教授的发现可以说是40年来的巨大进步。

也就是说是湖状?

日本的海洋学落后了!

“坦白地说,日本的海洋学落后于外国”,金子教授说道。

据说这是金子教授在海洋学最先进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当客座研究员时痛感到的。在美国,海洋研究所积极地收集测量数据,公布军方卫星观测数据等等,建设了符合顶级水平的海洋研究所的环境。日本也由气象厅和海上保安厅公开数据,但很有限,研究材料严重不足。

金子教授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是因为对日本的海洋学的现状抱有危机感。

“仅用日本国内现在公开的数据,也能做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要超越这个一定程度,就必须自己去采集数据。仅仅停留在桌面上,研究是无法进展的。”

研究的将来,日本的海洋学的将来

向《Nature》投稿的关于广岛湾的异常潮位的研究论文基本上已完稿。据说今后不仅研究台风的影响,还想对与从太田川流入广岛湾的“淡水”的关系,从流体力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在日本的海洋学的将来这个意义上,进行“沿岸音响断层成像术法”的技术转移,大力培养下一代海洋学研究人员。据说教授现在在指导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对今后的抱负,金子教授说,“如果使用“沿岸音响断层成像术法”,就能够获得迄今难以收集的沿岸海域的数据。为了日本的海洋学的发展,将在国内普及这个方法”。

金子教授说,“我想多少为日本的海洋学的发展做点贡献”。

后记

我失神地看着严岛神社走廊被淹的电视新闻,“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啊…真不可思议…”。这次采访了金子教授的研究成果后,我感到,无论什么现象,只要仔细地进行分析,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是说得清楚的。“总之自己想要数据必须自己去收集!”教授坚定力说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中出现的“沿岸音响断层成像术法”,据说也能预测海啸的发生。我期待这个方法今后在日本能成为主流,出现一个应用于各个方面的时代!(S)


up